《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法》是一部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师及家长,系统阐述“创造力可教、可练、必练”的通俗教育读物。
全书以“万众创新”时代亟需大批原创人才为背景,用华为研发、日本诺奖井喷等案例佐证“创造力=国家核心竞争力”;随后依次拆解大自然、兴趣、阅读、信息素养、宽容与闲暇等九大“创造力能源”,示范如何把课堂变成研究场、把作业变成微课题;继而给出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一整套“科研方法工具箱”,并推介创客教育、翻转课堂、小微学校等全球最新教学形态,呼应乔布斯之问——“IT几乎改变了所有领域,为何独独对学校教育影响甚微?”。
在【重新认识“教育”“学习”】这一章节中,作者梳理了当下中式课堂“标准答案—高密度训练—唯分数评价”的流水线逻辑,指出其本质是一台高效“复印机”:学生越努力复印,自主性、想象力与创造力便被抹杀得越彻底;借此呼吁把“学习”重新定义为“研究”,把“考生”还原成“探究者”,真正实现从“复印时代”到“创想时代”的范式跃迁。
作者是深圳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刘伟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睿。
《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法》第一篇
第四章
学习诸葛亮:独观大略
不谋全局,难以谋局部。不谋长远,难以谋当下。——周有光
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迫切需要。我们不难看到,许多人非常热爱学习,参加了许多业余培训班,考了许多文凭。但在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之后,文凭是有了,却发现自己的创造本领并没有增加多少,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很少用得到并很快过时,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没有明显提高,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似乎被浪费了。中小学生更是把最宝贵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耗费在大量做练习题、难题、考试上。其实,工作之后,那些做题和考试技巧大多并没什么用,甚至那些做题的套路有时反而束缚了人的创新思维,使人缺乏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创造能力。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智慧化身,他的智慧是怎么获得的呢?原来,他 的智慧全靠独特的学习方法得来。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诸葛亮与别人学习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独观其大略”,即一般人喜欢从小的方面、枝节方面、战术方面读书或研究事物,虽刻苦努力,“务于精熟”,却容易深陷细节之中不能自拔,见树不见林,重术不重道,忽视战略,缺乏把握大局、方向、长远的能力。而诸葛亮却善于从大的方向、整体方面、全局方面、战略方面读书,不执着于细节,因此,他的眼光和智慧在一般人之上,看得大,看得远,看得宽、看得深,还未出山,就超前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见是惊人的准确。
当今中国出现了这种令人震惊的奇观:大批的人以学习的名义在大量地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留美博士黄全愈曾谈道,他在中国不少学校演讲时发现,许多老师对“思想”没有兴趣,却要求他多讲素质教育的“技法”。但是,素质教育有没有对任何学生都适用的“技法”呢?“没有!”黄全愈说:“没有创造性教育的思想,就谈不上技法。反之,如果有了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则每个老师都可能有不同于其他老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技法。”也就是说,老师们在从事教学改革时,最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本末倒置,重“技法”而不重“思想”,重战术而不重战略。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技法,而是思想,有了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更新,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学生的素质教育技法自会如潮水般地涌现。
还有什么能比浪费生命更可惜呢?是什么原因使人们学习效果普遍不佳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没有自觉实现学习方法上的战略转变,不善于像诸葛亮那样独观学习方法的大略。
站在巨人肩上
当今中国,很多人都在苦苦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梦想着能用最少的时间, 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便尽快获得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创造性本领。
在这个学习成为第一需要、终身需要的知识经济时代,使自己成为最会学习的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要站在巨人肩上——善于模仿并超越杰出人物的学习战略。
美国哈佛大学有一条学习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 它是学习力中最讲科学含量、最讲技术操作的品质,其优劣程度决定着一个人学习的成败。”
许多人也在模仿杰出人物的学习方法,但他们往往只重视学习方法的技巧和细节,只重视局部和战术方面,而对最关键的战略方面极不重视,不管方向对不对,只埋头拼命“拉车”,而很少抬头看路。其实,战略和方向如果错了,越努力越糟糕,越刻苦浪费的时间越多。
把传统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
在学习领域,许多人也是只重视学习方法中的“技法”,对最重要的“思想”却不重视,其实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重大、最关键的转变,否则行动将是盲目的。
把传统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就是学习方法上的重大战略转变。至于具体的创造性学习方法,都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内外在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造性学习方法,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的“创造性学习技法”。从根本上来说,战术层面的具体“创造性学习技法”是不可全盘照搬的,也是不可通用的,但战略层面的思想观念却有普适性,这方面的转变必须尽快尽早开始。
人最难的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为一种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人很容易成为观念的囚徒。观念一旦形成,便会顽固地控制着人们的头脑,支配着人们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支配一切。但另一方面,思想观念一旦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产生的能量也是极其惊人的。
哥白尼把地球中心说转变成了太阳中心说,便推动了整个欧洲的思想解放,引起了一系列的观念变革,现代科学因此萌芽,最终催生了近代科学,引发了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反对红军去攻打中心城市,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中国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
战略一错,一切皆错。战略转变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转变。
战略错了,再好的战术也只会使错误变得更严重。就像旅行的方向错了,再好的交通工具也只能离目的地更远。学习方法也一样,学习方法的战略比战术重要得多,只有在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再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战术才是智慧的,方向永远比速度重要。
人们越来越清楚: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创造力要靠学习获得,因此根本点是学习方法的竞争,而最根本的是学习方法战略层次的竞争。谁最先、最早实现了传统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战略转变,谁就将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快地获得创造性本领,世界学习方法的改革也在朝创造性学习的方向努力。目前芬兰、以色列和美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人必须尽快迎头赶上。
诸葛亮能“独观其大略”,你也应当独观学习方法的“大略”,谁最先、最快这样做,谁就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英雄,成为当今的诸葛亮。
那么该怎样把传统的学习转变为创造性的学习呢?
配资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