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当地时间6月2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办公室发布紧急声明,证实伊朗于当日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第四波弹道导弹,特拉维夫、海法等多座城市防空警报持续拉响。这是继6月13日以军空袭伊朗核设施后,双方军事对抗的又一次激烈升级,凸显中东局势已滑向全面冲突的危险边缘。
密集袭击突破多层防御体系
以色列国防军在声明中表示,第四波导弹袭击由伊朗革命卫队从克尔曼省发射场发起,共监测到12枚弹道导弹分三个批次升空,目标直指以色列中部城市群。以军"铁穹"防空系统在特拉维夫上空成功拦截7枚,但仍有2枚导弹突破防御,击中市郊工业区造成局部火灾。值得注意的是,伊朗此次采用"固体燃料导弹+液体燃料导弹"混合发射战术,通过40分钟内的多次齐射,刻意消耗以色列防空拦截弹储备。
特拉维夫市民视频显示,当地时间14时22分首次警报响起后,城市上空出现密集的拦截弹爆炸火光。以色列急救组织"红大卫盾会"报告称,全国范围内因避险踩踏导致47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较重。海法市港口管理局则宣布临时关闭所有泊位,以排查可能的导弹残骸威胁。伊朗国家电视台随后证实此次行动属于"真实承诺3"军事计划的第21阶段,强调袭击目标包括以军后勤支援中心和武器储存设施。
冲突升级背后的战略博弈
此次第四波导弹袭击是美以联合空袭伊朗核设施后的直接回应。6月22日,美军B-2轰炸机与以色列空军协同发动"午夜之锤"行动,使用14枚GBU-57钻地弹摧毁福尔多铀浓缩工厂等关键设施。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高级顾问阿里·沙姆哈尼随即警告"游戏远未结束",并在24小时内启动多层级报复机制——从攻击卡塔尔美军基地到持续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形成对美以军事同盟的双线施压。
以色列情报分析显示,伊朗此次导弹袭击呈现三大战术变化:一是首次使用射程1800公里的"霓石"导弹,将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等金融地标纳入打击范围;二是通过叙利亚领空进行弹道规避,使以色列早期预警系统响应时间缩短40%;三是配合无人机佯攻,在6月23日的第三波袭击中以15架自杀式无人机吸引防空火力,为导弹突防创造窗口。这些战术调整被五角大楼评估为"伊朗导弹部队实战能力的显著提升"。
地区安全局势濒临失控
连续四轮导弹袭击已造成以色列境内137人受伤,3座发电站被迫停机。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虽在袭击后坚持交易,但TA-35指数单日暴跌3.2%,创2023年加沙战争以来最大跌幅。更严峻的是,黎巴嫩真主党与也门胡塞武装已宣布加入战斗,分别从北部边境和红海方向对以军发动牵制性攻击,使以色列陷入"三线作战"压力。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呼吁双方立即停火,指出"中东正站在全面战争的悬崖边缘"。但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强硬表态称,由于美国"公然参战",伊朗将"放手采取任何行动打击美军在中东的利益"。这种对峙局面下,霍尔木兹海峡油轮通行安全已受直接威胁,国际油价在6月24日飙升至每桶89.7美元,创五个月来新高。
当以色列民众在防空洞中度过又一个惊魂午后时,特拉维夫街头的反战示威与伊朗德黑兰的战争动员同时上演。这场始于核设施空袭的军事冲突,正以超出所有人预期的速度失控——第四波导弹的尾焰不仅照亮了地中海夜空,更暴露出中东地缘政治体系的深刻裂痕。在美伊核谈判破裂、地区盟友全面卷入的背景下,如何阻止冲突从"有限报复"升级为"系统对抗",已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最紧迫的安全课题。
配资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